导师管理
学科交叉系列沙龙第四期——仪器分析方法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4-10为落实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学科建设布局,促进医学与化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助力复合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与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水平,2021年4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联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在化学楼举办了“仪器分析方法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学科交叉沙龙。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马玉国,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常务副院长徐明、副院长王青,来自校本部和医学部的化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青年教师、研究生代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及医学部分院管理人员共4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莉主持。
马玉国教授代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对医学部的老师表示了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历程、当前组织架构、师资与技术力量、仪器设备情况、主要业务范围与校内外服务成果。他表示,分析测试中心注重研究和建立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也十分关注测试技术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对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更是有着极大的兴趣。本次活动是一个非常难得也非常好的沟通机会和交流平台,希望大家聚焦问题、开拓思路,深入交流、充分探讨,为日后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长远合作、共进共赢打下良好基础。
徐明教授代表医学部老师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对沙龙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随后,他介绍了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举办学科交叉系列沙龙的背景与目的。沙龙活动就是要让不同学科团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促成合作机制、释放合作潜力,联合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希望老师们利用好沙龙的平台,积极探讨尖端分析方法与医学场景的有机结合,并持续深入开展合作,努力构建具有示范作用的国际一流标准,促进医学与化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与人民生命健康。
随后,分析测试中心的白玉副教授、孙俊良研究员、张新祥教授、夏斌教授、周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聂洪港高级工程师、关妍高级工程师、潘伟高级工程师、刘佳蕙高级工程师、鞠晶高级工程师分别介绍了生物标志物高灵敏质谱分析新方法、纳米晶体的单晶电子衍射技术、微区微量样品中极性分子高灵敏度CEMS检测、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质谱技术、成像质谱和色谱相关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红外—拉曼光谱、元素与定量分析、电镜新功能,并结合测试实例与数据例举了相应技术方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大家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就相应技术方法的样品制备、质量控制、检测效率、成本效益,及其在医学领域新场景、新问题中的应用、组合与优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活动还安排了参观分析测试中心的代表性仪器平台,使大家对相应的检测技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直观感受。参观过程中,老师们继续碰撞思想,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热烈讨论。
活动持续3个多小时,大家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学术火花带来的兴奋之中。大家纷纷感慨,本次活动的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氛围活跃,为医学部与校本部、医学与化学研究团队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架起了“立交桥”、加入了“催化剂”,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很大!
王青副院长在活动总结中再次感谢了分析测试中心为本次沙龙作出的精心筹划与安排。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肯定,说明大家对于学科交叉非常重视并且有迫切需求。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将继续加强调研、总结经验、优化设计,推动沙龙活动常态化、多形式、深层次地开展,持续促进医学门类下各学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与合作,为高水平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