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撷萃

学术撷萃

通家学堂·现场观摩课 | 《临床实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9-09-25

【编者按】

   为了充分展示优质课程,推动教学资源在师生中的共享,进一步促进医学部教学质量提高,医学部设立“通家学堂”系列现场观摩课,由获得“医药科精品课程”、“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奖项的优秀研究生课程进行展示,供医学部师生对各门优秀课程进行观摩学习。

   课程名称:《临床实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理论》

   授课教师:张幼怡

   上课时间:9月27日(周五) 10-11节 18:40-20:00

   上课地点:医学部逸夫楼510教室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课程开设对象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临床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着力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运用科学方法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特别针对研究生实验技术理论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临床实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生顺利完成高质量学位论文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围绕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实用性和新颖性,根据科研实际重点介绍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本学期的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1. 实验必备基本技能:实验的基本技能
      2. 临床研究设计与基本原则:临床与基础实验设计基本原理
      3.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4. 细胞生物学:细胞的生与死,细胞衰老的分子基础与应用
      5. 分子药理学:受体与信号转导
      6. 组织病理学:临床基础科研常用的组织学技术
      7. 组学与疾病:高通量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8. 整体动物实验:整体动物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9. 分子遗传学:基因突变、基因编辑与遗传疾病

三、课程负责人

     

   本课程的课程负责人为张幼怡教授,研究员,教龄34年,研究方向为心脏重塑的病理机制与干预。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2016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长期从事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交感-肾上腺素受体系统在引起心脏炎症、心脏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中病理机制。利用单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肾上腺素受体在细胞内的转运、信号传递及其生物学意义。

   教学感悟: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是我坚持教学的动力。我们教学团队的无私奉献和努力是这门课坚持的保障,感恩学生,感恩队友。

四、教学方式

   在教学上采取专题讲座形式,以科学研究实例分析为切入点,进行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和引导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使研究生在研究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实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技术,不断提升研究实践能力。

   

五、课程特色与成效

   课堂教学注重理论和实例紧密结合,研究实例丰富多元,既包括经典案例,又包括最新的研究热点,课程围绕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展开,十分有助于培养同学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视野和能力。课程开设至今受到了研究生的极大欢迎,学生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