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培养» 课程管理»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肿瘤流行病学》

发布时间:2023-09-06

公共卫生学院

  1. 为什么开这门课?

肿瘤领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飞速,在研究设计、肿瘤登记/筛查、多组学技术、药品研发等方向都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显著不同。课程旨在融合基础与前沿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防控策略/技术和实践等知识,通俗易懂的传递给研究生,为同学从事相关科研或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2.谁可以选这门课?

研究生(拟开展肿瘤相关研究的研究生,包括但不限于公卫、临床、护理、基础、人文、药学等)

   3.这门课讲什么?

1)全球及中国肿瘤预防与控制的现状;(2)常用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及实施要点;(3)常见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来源;(4)肿瘤登记及数据利用;(5)肿瘤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归因风险计算;(6)肿瘤的二级预防:筛查与早诊早治;(7)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4.这门课怎么讲?

教师主讲(理论)+文献案例讨论(应用)+学生案例汇报及讨论(考核)

   5.这门课谁来讲?

王胜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院。热衷并擅长教学,获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届教学新秀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荣誉认可。

郑荣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承担全国肿瘤登记数据的质量控制、统计分析工作,负责《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系列年报、《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的编写,获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

王少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致力于上消化道肿瘤的危险因素及归因风险研究,代表性论文发表于《J Natl Cancer Inst》、《Am J Gastroenterol》等杂志,获北京市科技新星、亚太地区癌症预防组织“Emerging Researcher Award”

杨雷,助理研究员,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北京市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组组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专家。获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人才。

   6.这门课怎么考核?

课程考核综合出勤(20%)、课堂讨论(20%)及结课汇报(60%)三部分。结课汇报要求制定一个完整的肿瘤相关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计划(主题/类型自选)。要求至少包括: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方法、预期结果、创新性、优缺点。授课团队欢迎授课期间随时交流选题、设计、汇报等问题,乐于发挥专属“方法学指导”的角色!

   7.这门课效果如何?

开课至今两轮,选课同学满意度100%,课程推荐率100%

“这门课不仅面向公卫学院的同学,也适合其他研究方向的同学了解该领域的经典与前沿研究方法与概念。所授内容结合同学的不同研究背景与需求做出了调整。每周都会给出标注过的阅读材料,推荐资源丰富,客座老师涉猎不同领域。总体而言,该课程也适合其他专业的学生开阔视角乃至完善课题。”(药学院2018级长学制)

“五周课程时长虽短,但整体而言收获匪浅。本来怀揣着对肿瘤流行病学好奇心而来,预期稍微有点高,但是实际体验远胜过我的期待。短短四周授课,却有四位老师参与,每位老师都在肿瘤领域浸淫良久,且侧重各有不同,教授的皆非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个授课形式别出心裁。开课老师在肿瘤流行病学深有建树,不仅科研产出甚丰,对于课程内容也是了如指掌,不拘泥于PPT,全程信手拈来。课程设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由浅入深,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肿瘤流行病学各内容细致讲解。此外,课程推崇“早下课、早吃饭”理念,从不拖堂。”(公共卫生学院2022级硕士生)”

“这门课程聚焦流行病学方法在肿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融合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医学科研方法,兼顾了领域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进展,做到了基础和前沿并重。主讲老师学识渊博,授课时旁征博引,对待同学们的问题总是耐心回答,更有北肿、东肿等多位顶尖学者参与授课,让人受益匪浅。非常推荐肿瘤学、流行病学等研究方向的同学学习这门课程,一定有所收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2级博士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