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妇幼卫生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9-06公共卫生学院
一、课程的整体情况《妇幼卫生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课程开设于2021年,
课程负责人:王海俊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妇幼卫生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儿童生长发育、肥胖流行病学、环境与妇幼健康。
二、课程内容及特色
《妇幼卫生理论与实践》是一门以妇女和儿童健康为核心主线的课程,作为本科《妇幼保健学》课程的进阶,本课程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案例进行教学,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课程包含7次课,每次课4个学时,共28个学时。课程前4次课是关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包括妇幼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妇女健康、儿童健康和妇幼卫生信息等内容;后3次课侧重政策与实践案例介绍,包括国家妇幼卫生政策与国家级妇幼保健机构实践、国际组织妇幼卫生实践案例和初级妇幼保健实践等内容。
(一)课程历史沿革
本课程已经开设3年,每年一轮,选课学生主要是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妇幼卫生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属于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契合专业需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评价。
(二)教学团队优势
教学团队包含教授1名,副研究员3名,讲师1名。另外,本课程还邀请了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等单位的专家作为外聘教师进行教学和交流。因此,本课程不仅涵盖了妇幼健康领域的基础理论和重点问题,还涉及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妇幼保健的管理和实施,以及国际和国内关于妇女和儿童保健的策略和行动。
(三)教学、考核方式特点
本课程综合利用多媒体课堂和北大教学网平台开展教学,教学形式多样化,并富有创新性,包括教师课堂讲授(讲授以PPT和视频展示为主)、师生互动问答、小组作业汇报展示等,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氛围活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考核方式包括个人作业(学习英文教材和文献)、小组作业(合作回答问题)和课堂互动表现等,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四)教学效果(学生评价):
学生1: 除了理论讲解外,课程安排了讨论和实践。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通过深入思考问题,再查阅资料,整理汇报内容,对某一特定健康问题产生了深刻思考,收益颇丰。
学生2:《妇幼卫生理论和实践》虽然是专业必修课程,但课堂上没有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也不是重复本科学习的妇幼保健学重点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而是将更深入的专业知识与科研进展、实践相结合。
学生3:老师们还谈及自己在妇幼健康问题的现场干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自己解决的过程,对于我之后的科研思路很有启发。